您好!願您平安!
前言
歡迎您關注王淑英Carol Wang Therapy“覺醒的心靈世界”。這是一個學習用心靈的眼光,去體會生活中發生的人事物帶給我們的啓發,並領受其中的新發現帶來生命成長的園地。盼望這個小石子能在您心靈的湖畔激起一些共鳴的漣漪。
【什麼時候你看見自己第一時間想要做出的反應,但是你下一秒鐘,你突然決定不這樣做或不這樣說,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
這就是你在自己的心靈世界裏經歷一個覺醒的時刻。】
在親子關係中學習耶穌的溫柔
我第一次覺得自己需要尋求心理諮商師的幫助,是在我兩個孩子青春期的時候,那時我與我的女兒關係很緊張,我不知道該如
何當一位家有青少年的母親。
當時我正大量地學習心理學的專業培訓,我藉著從國外來的老師的空檔時間,與老師正式付費約談了一個小時。記得她是一位
年齡幾乎可以當我母親的長輩,她耐心地聽我訴説女兒給我的種種挑戰帶給我的無助感,説著説著,眼淚倒是流了不少,最後
只記得她說她也曾和她的女兒經歷過這種角力戰,她比喻說:就好像一個家庭裏不能有兩個女主人一樣,隨著孩子從青春期邁
向成年的過程,誰才是意見領袖仿佛是爭端背後的訴求。理解、陪伴、放手、學習照顧自己的心情,是我在那次諮商以後不斷
操練的功課。

每個孩子都是上帝賜給父母的祝福,我常告訴許多父母,要感謝那帶給你困擾和難題的孩子,因為他們是來照見我們生命中隱
而未現的個性缺失,或是我們始終不願去面對的軟弱。
我陪伴我的女兒經歷了無數次同甘苦共患難的成長危機,每一次,我都選擇站在她這邊,讓她知道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
敢回頭。那種因恐懼而沒有勇氣做正確選擇的人,是因為他孤立無援。父母倘若能把錯事與孩子分開,就像耶穌愛我們這些會
犯罪的人一樣,祂對我們最深切的訓誨就是:今後不要再犯罪了。那種犯錯後可以被饒恕和接納的釋放感,才有勇氣因著愛而
成為一個新造的人。
在愛裏沒有懼怕,愛可以醫治一切的創傷。然而,健康的愛是需要學習的,否則,愛也會傷人很深。
或許是自己年紀越來越大,越能體會當年我母親的心情。還記得我的媽媽曾經很委屈地 (我現在認為) 對我們説:“我真希望你
們每個人 (指我們兄弟姐妹們) 都像我一樣生六個小孩” (言下之意是表達她的為難之處無人能理解)。我當時回答:“媽,現在的
孩子兩個就夠我們煩惱了”。(我以為自己當時是在安慰媽媽,其實我也是在傾訴自己的辛苦,原來,人與人的溝通對話,大部
分都是在敘述自己的故事)。
在每一個人生階段的親子關係中,我們都是新手父母。

常説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最近,我深刻體會到:孩子從出生以來就註定要成為父母的老師。不論是我們努力瞭解孩子想
成為他更好的父母,或是因孩子的種種問題閲讀育兒書籍、求助專家找尋答案,父母如何從老師變成學生,這是多麽需要有一
個覺醒且謙卑受教的心靈。這種角色的互換不是發生在一夕之間,而是一段長久歲月的碰撞、消化、和解、融合。瞭解他不是
故意和你過不去,他只是和你不一樣;瞭解原來即使出發點是善意的,結果也不見得盡如人意;瞭解説話真是一個不容易學的
藝術,但傾聽就是愛,瞭解中會帶出醫治。
當我的女兒用她認為是溫柔的語氣和措辭告訴我該如何對待她的哥哥時,我瞬間想起當年我也是這麽提醒我媽媽不要過度呵護
弟弟,那會剝奪了他的成長。我至今才體會到什麽是忠言逆耳,溫柔的言語原來也會讓人感到心痛。人的心真是脆弱啊!
溫柔是聖靈的九種果子之一。馬太福音5:5「溫柔的人有福了! 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以弗所書4:2: 「凡事謙虛、溫柔、忍
耐,在愛中彼此寬容。」馬太福音11:29: 「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
」

我想,溫柔絕對不僅僅是表現在外在的語言和聲調上,更重要的是心理的狀態,能讓人感受到愛的過程,心理可以有安息的結
果。少了任何一點,都不能算是真正的溫柔。溫柔要是這麽容易,就不需要耶穌與我們共負一軛了,感謝耶穌已經為我們樹立
了最好的榜樣。
放眼看現在坊間有數不清的育兒寶典,其實孩子才是教導我們如何做父母的「教練」,願天下每個父母都能早一點認清這個事
實,在耶穌的愛裏與自己的孩子共同成長,育兒同時也育己。
您的心靈摯友/導師,
王淑英 Carol Wang
2025/6/30
您好!願您平安!
前言
歡迎您關注王淑英Carol Wang Therapy“覺醒的心靈世界”。這是一個學習用心靈的眼光,去體會生活中發生的人事物帶給我們的啓發,並領受其中的新發現帶來生命成長的園地。盼望這個小石子能在您心靈的湖畔激起一些共鳴的漣漪。
【什麼時候你看見自己第一時間想要做出的反應,但是你下一秒鐘,你突然決定不這樣做或不這樣說,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這就是你在自己的心靈世界裏經歷一個覺醒的時刻。】
在親子關係中學習耶穌的溫柔
我第一次覺得自己需要尋求心理諮商師的幫助,是在我兩個孩子青春期的時候,那時我與我的女兒關係很緊張,我不知道該如何當一位家有青少年的母親。
當時我正大量地學習心理學的專業培訓,我藉著從國外來的老師的空檔時間,與老師正式付費約談了一個小時。記得她是一位年齡幾乎可以當我母親的長輩,她耐心地聽我訴説女兒給我的種種挑戰帶給我的無助感,説著説著,眼淚倒是流了不少,最後只記得她說她也曾和她的女兒經歷過這種角力戰,她比喻說:就好像一個家庭裏不能有兩個女主人一樣,隨著孩子從青春期邁向成年的過程,誰才是意見領袖仿佛是爭端背後的訴求。理解、陪伴、放手、學習照顧自己的心情,是我在那次諮商以後不斷操練的功課。

每個孩子都是上帝賜給父母的祝福,我常告訴許多父母,要感謝那帶給你困擾和難題的孩子,因為他們是來照見我們生命中隱而未現的個性缺失,或是我們始終不願去面對的軟弱。
我陪伴我的女兒經歷了無數次同甘苦共患難的成長危機,每一次,我都選擇站在她這邊,讓她知道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回頭。那種因恐懼而沒有勇氣做正確選擇的人,是因為他孤立無援。父母倘若能把錯事與孩子分開,就像耶穌愛我們這些會犯罪的人一樣,祂對我們最深切的訓誨就是:今後不要再犯罪了。那種犯錯後可以被饒恕和接納的釋放感,才有勇氣因著愛而成為一個新造的人。
在愛裏沒有懼怕,愛可以醫治一切的創傷。然而,健康的愛是需要學習的,否則,愛也會傷人很深。
或許是自己年紀越來越大,越能體會當年我母親的心情。還記得我的媽媽曾經很委屈地 (我現在認為) 對我們説:“我真希望你們每個人 (指我們兄弟姐妹們) 都像我一樣生六個小孩” (言下之意是表達她的為難之處無人能理解)。我當時回答:“媽,現在的孩子兩個就夠我們煩惱了”。 (我以為自己當時是在安慰媽媽,其實我也是在傾訴自己的辛苦,原來,人與人的溝通對話,大部分都是在敘述自己的故事)。
在每一個人生階段的親子關係中,我們都是新手父母。

常説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最近,我深刻體會到:孩子從出生以來就註定要成為父母的老師。不論是我們努力瞭解孩子想成為他更好的父母,或是因孩子的種種問題閲讀育兒書籍、求助專家找尋答案,父母如何從老師變成學生,這是多麽需要有一個覺醒且謙卑受教的心靈。這種角色的互換不是發生在一夕之間,而是一段長久歲月的碰撞、消化、和解、融合。瞭解他不是故意和你過不去,他只是和你不一樣;瞭解原來即使出發點是善意的,結果也不見得盡如人意;瞭解説話真是一個不容易學的藝術,但傾聽就是愛,瞭解中會帶出醫治。
當我的女兒用她認為是溫柔的語氣和措辭告訴我該如何對待她的哥哥時,我瞬間想起當年我也是這麽提醒我媽媽不要過度呵護弟弟,那會剝奪了他的成長。我至今才體會到什麽是忠言逆耳,溫柔的言語原來也會讓人感到心痛。人的心真是脆弱啊!
溫柔是聖靈的九種果子之一。馬太福音5:5「溫柔的人有福了! 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以弗所書4:2: 「凡事謙虛、溫柔、忍耐,在愛中彼此寬容。」馬太福音11:29: 「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

我想,溫柔絕對不僅僅是表現在外在的語言和聲調上,更重要的是心理的狀態,能讓人感受到愛的過程,心理可以有安息的結果。少了任何一點,都不能算是真正的溫柔。溫柔要是這麽容易,就不需要耶穌與我們共負一軛了,感謝耶穌已經為我們樹立了最好的榜樣。
放眼看現在坊間有數不清的育兒寶典,其實孩子才是教導我們如何做父母的「教練」,願天下每個父母都能早一點認清這個事實,在耶穌的愛裏與自己的孩子共同成長,育兒同時也育己。
您的心靈摯友/導師,
王淑英 Carol Wang
2025/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