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願您平安!
前言
歡迎您關注王淑英Carol Wang Therapy“覺醒的心靈世界”。這是一個學習用心靈的眼光,去體會生活中發生的人事物帶給我們的啓發,並領受其中的新發現帶來生命成長的園地。盼望這個小石子能在您心靈的湖畔激起一些共鳴的漣漪。
三段親子關係的聯想
五月份的Newsletter讓您久等了!藉著寫每個月的Newsletter,我可以經常回顧自己生命成長的軌跡,看見自己如何與自己相
處,如何在上帝的恩典中好好活著。

當我翻看手機中五月的工作與活動行程密密麻麻,心想當時覺得困難的挑戰也都一一被克服經歷了,心中充滿感恩。不知你的
生活是否也和我一樣在忙中有序地進行,而且忙而不盲。
五月裏最熱閙的日子是第二個週日母親節,商人們早在四月份就開始忙著提醒大家為這個節日做消費的準備。而我在五種愛的
語言中 (附註1),最不在意的就是收禮物,但每次“必須”準備禮物的時候,總是讓我絞盡腦汁、費盡心思,大概也説明這不是我
擅長的,所以才會這麽費勁,但過程中也看見了自己的愛心。

最近最深的感悟是:我們每個人都有三段親子關係。
我們最早的親子關係是與天父上帝的關係,這個最初的、最完美的親子關係才是決定我是誰——原版屬靈的自我;而原生家庭
中我們與父母的親子關係則是屬於身體的自我;心理學的大量實證研究告訴我們,夫妻關係到頭來是親子關係的重現,這是第
三段親子關係。
上帝最初創造了亞當,後來為亞當又造了夏娃,他們在伊甸園裏與上帝在靈裏親密相連,直到他們受了撒旦的誘惑吃了禁果,
罪就進入人的心裏,這個罪成為與神隔絕的一堵牆。因為罪的工價就是死,亞當夏娃被趕出伊甸園後,失去了與上帝連結的靈
命,只剩下肉體生命,從此也進入了身體會朽壞以至於死亡的必然結果。
心理學引導我們回去原生家庭探索我們與父母的第二段親子關係,試圖瞭解我們生命遇到種種問題的原因,但是父母也是不完
美,他們也是受創傷的小孩長大的成人。我們頂多學習用一種共情的心去理解他們是如何長大,同理他們無法給你他們也沒有
的東西。
然而,透過大量的心理學研究數據與結果似乎可以安撫我們的心,例如:親密關係中有69%的問題是無解的;影響我們的幸福
比例中有48%是由我們的基因決定的,40%與我們的自我控制有關,10%是受個人情況和生活環境的影響;有好的社會支持
的人比低社會支持的人發病幾率少4倍;當一個人感受到愛時,才會努力去超越自己,去做發自內心持久性的改變。甚至瞭解
到人與人之間的衝突很少與事實有關,大部分是跟一個人對這個事實的觀點與解釋有關。
即使沒有學習心理學的人也都會同意,父母對孩子的生命影響深遠。根據Mary Main的研究,70%-80%的子女會重複父母的依
戀形態。也就是如果我們不為自己的生命成長負起責任,我們幾乎是在無意識中自動循環父母的樣板,那麽,我們也可以確定
的結果是,原件的瑕疵也必定會出現在複印件上。
好消息是:愛是可以學習的,健康的真愛可以帶來身心靈的療癒。上帝創造給我們的腦具有强大的可塑性,透過用盡廢退的機
制 (附注2),可以藉著健康愛的關係,一些可以滋潤我們的人際關係,產生新的神經元連線,重建好的依戀形態。

因為只有上帝是完美的父母,我們終其一生都在探索“我是誰”、“我從哪裏來”、“我該怎麽活著”、“我將來死後要往哪裏去”,這
些問題都可以在上帝與我們的親子關係中找到答案。當我們認識耶穌,藉著耶穌回到天父那裏去,找回最原始的第一段親子關
係後,對於過去、現在、未來的種種困惑就能迎刃而解了。
心理學幫助我們在尋找自己真正最原始的自我的路上,學習自我關愛、看重自我成長、努力活出身心健康的自我,讓自己先成
為一個幸福的人,也就是學習讓自己過得很好,才能進一步與人建立健康幸福的關係。在追求身心靈健康的過程中,成為身與
靈之間的橋梁。
當我們對自己的原生家庭有了更深層的理解,我們可以有意識地為自己做選擇,要從原生家庭的傳承中帶走什麽“禮物”,善用
與珍惜這份寶貴的生命特質,並學習用愛代替那不健康的互動循環模式。相信當我們恢復與上帝最美好的第一段親子關係,我
們就可以完全地被醫治,也可以逐漸有能力用健康的互動來療癒人心。
盼望您也能早日回到第一段親子關係,藉此學會如何修復與經營另外兩段親子關係,相信這是上帝給我們最大的祝福。
您的心靈摯友/導師,
王淑英 Carol Wang
2025/5/31
附註1:心理學家蓋瑞.查普曼Gary Chapman博士研究出:愛的表達方式有五種語言:肯定的言語、精心的時刻、特別的禮物、服務的行動、
身體的接觸。
附註2:大腦的法則,是「競爭」,是「用進廢退」。 越常使用、 練習某種技能,該技能在大腦中的神經元連結地圖會更擴張,在大腦中更具
優勢。 透過學習,可以使大腦建構新地圖、形成新連結,改善或增進大腦的認知功能。
您好!願您平安!
前言
歡迎您關注王淑英Carol Wang Therapy“覺醒的心靈世界”。這是一個學習用心靈的眼光,去體會生活中發生的人事物帶給我們的啓發,並領受其中的新發現帶來生命成長的園地。盼望這個小石子能在您心靈的湖畔激起一些共鳴的漣漪。
三段親子關係的聯想
五月份的Newsletter讓您久等了!藉著寫每個月的Newsletter,我可以經常回顧自己生命成長的軌跡,看見自己如何與自己相處,如何在上帝的恩典中好好活著。

當我翻看手機中五月的工作與活動行程密密麻麻,心想當時覺得困難的挑戰也都一一被克服經歷了,心中充滿感恩。不知你的生活是否也和我一樣在忙中有序地進行,而且忙而不盲。
五月裏最熱閙的日子是第二個週日母親節,商人們早在四月份就開始忙著提醒大家為這個節日做消費的準備。而我在五種愛的語言中 (附註1),最不在意的就是收禮物,但每次“必須”準備禮物的時候,總是讓我絞盡腦汁、費盡心思,大概也説明這不是我擅長的,所以才會這麽費勁,但過程中也看見了自己的愛心。

最近最深的感悟是:我們每個人都有三段親子關係。
我們最早的親子關係是與天父上帝的關係,這個最初的、最完美的親子關係才是決定我是誰——原版屬靈的自我;而原生家庭中我們與父母的親子關係則是屬於身體的自我;心理學的大量實證研究告訴我們,夫妻關係到頭來是親子關係的重現,這是第三段親子關係。
上帝最初創造了亞當,後來為亞當又造了夏娃,他們在伊甸園裏與上帝在靈裏親密相連,直到他們受了撒旦的誘惑吃了禁果,罪就進入人的心裏,這個罪成為與神隔絕的一堵牆。因為罪的工價就是死,亞當夏娃被趕出伊甸園後,失去了與上帝連結的靈命,只剩下肉體生命,從此也進入了身體會朽壞以至於死亡的必然結果。
心理學引導我們回去原生家庭探索我們與父母的第二段親子關係,試圖瞭解我們生命遇到種種問題的原因,但是父母也是不完美,他們也是受創傷的小孩長大的成人。我們頂多學習用一種共情的心去理解他們是如何長大,同理他們無法給你他們也沒有的東西。
然而,透過大量的心理學研究數據與結果似乎可以安撫我們的心,例如:親密關係中有69%的問題是無解的;影響我們的幸福比例中有48%是由我們的基因決定的,40%與我們的自我控制有關,10%是受個人情況和生活環境的影響;有好的社會支持的人比低社會支持的人發病幾率少4倍;當一個人感受到愛時,才會努力去超越自己,去做發自內心持久性的改變。甚至瞭解到人與人之間的衝突很少與事實有關,大部分是跟一個人對這個事實的觀點與解釋有關。
即使沒有學習心理學的人也都會同意,父母對孩子的生命影響深遠。根據Mary Main的研究,70%-80%的子女會重複父母的依戀形態。也就是如果我們不爲自己的生命成長負起責任,我們幾乎是在無意識中自動循環父母的樣板,那麽,我們也可以確定的結果是,原件的瑕疵也必定會出現在複印件上。
好消息是:愛是可以學習的,健康的真愛可以帶來身心靈的療癒。上帝創造給我們的腦具有强大的可塑性,透過用盡廢退的機制 (附注2),可以藉著健康愛的關係,一些可以滋潤我們的人際關係,產生新的神經元連線,重建好的依戀形態。

因為只有上帝是完美的父母,我們終其一生都在探索“我是誰”、“我從哪裏來”、“我該怎麽活著”、“我將來死後要往哪裏去”,這些問題都可以在上帝與我們的親子關係中找到答案。當我們認識耶穌,藉著耶穌回到天父那裏去,找回最原始的第一段親子關係後,對於過去、現在、未來的種種困惑就能迎刃而解了。
心理學幫助我們在尋找自己真正最原始的自我的路上,學習自我關愛、看重自我成長、努力活出身心健康的自我,讓自己先成為一個幸福的人,也就是學習讓自己過得很好,才能進一步與人建立健康幸福的關係。在追求身心靈健康的過程中,成為身與靈之間的橋梁。
當我們對自己的原生家庭有了更深層的理解,我們可以有意識地為自己做選擇,要從原生家庭的傳承中帶走什麽“禮物”,善用與珍惜這份寶貴的生命特質,並學習用愛代替那不健康的互動循環模式。相信當我們恢復與上帝最美好的第一段親子關係,我們就可以完全地被醫治,也可以逐漸有能力用健康的互動來療癒人心。
盼望您也能早日回到第一段親子關係,藉此學會如何修復與經營另外兩段親子關係,相信這是上帝給我們最大的祝福。
您的心靈摯友/導師,
王淑英 Carol Wang
2025/5/31
附註1:心理學家蓋瑞.查普曼Gary Chapman博士研究出:愛的表達方式有五種語言:肯定的言語、精心的時刻、特別的禮物、服務的行動、身體的接觸。
附註2:大腦的法則,是「競爭」,是「用進廢退」。 越常使用、 練習某種技能,該技能在大腦中的神經元連結地圖會更擴張,在大腦中更具優勢。 透過學習,可以使大腦建構新地圖、形成新連結,改善或增進大腦的認知功能。